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采访写作

《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采写案例

2019-03-14 04:46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从一条“邮政信箱,有10来个月没开,积压一大堆信件,群众非常气愤”的新闻线索入手,克服重重阻力和障碍,深入采访新闻当事人,写成新闻稿《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稿件一经发出,轰动一时,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河南省委副书记吴基传、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分别做了重要批示,在国务院与省、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孔德义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迅速展开全面调查。河南省邮政局也开展了“查找薄弱环节,狠抓落实”的行动。郑州市邮政局决定每年的4月1日(“大肚子信箱”曝光日期)为全局的“质量警钟日”,各单位要在每年的这一天检查邮电通信的质量问题。《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获得了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比赛二等奖,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评价这条新闻稿“字里行间流露出记者的机智和幽默”。《中国记者》载文赏析,这篇新闻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一篇经典。

案例成果

  [案例代表性成果]


  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


  新华社郑州1991年4月14日电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郑州货站街信箱,却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人称这个大肚子信箱是“十月怀胎”。


  近几天,信箱周围用户纷纷向记者反映情况,怒斥这个“坑人箱”。


  记者突破种种人为障碍,初步摸清真相。


  设置在郑州铁路东站大门口的货站街信箱,属郑州市邮政局二里岗支局投递范围。负责开取邮件的投递员晋伟民,1989年因挪用报刊订费被开除留用两年,目前仍在处分期内。大约从去年6月开始,他“看到信箱里信件不多”,便不再开取,而把希望寄托在每星期四替班的另一位投递员身上。而这位替班投递员也不开箱,致使信件越积越多,到去年底就已经装满,周围用户只好到别处发信。一位妇女比划着说:“里面的信已紧紧顶住箱顶了,如果从投信口往外抽,可以抽出这么厚一打子!”


  今年4月1日,登封县冶金矿产公司驻郑州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刘应周,叫住投递员晋伟民说:“我从这儿寄的信人家咋都没收到?是不是你没给发走?”并要求开箱查看。一开箱不要紧,积压的信件呼啦啦掉出一大堆。晋伟民对刘说:“你挑出你的信,剩下的还装回去。”然后扬长而去。刘应周把信抱到旁边的货运标签门市部,从里面挑出自己投的信件21封,最早的为去年6月15日所发。当刘收拾起其余的信件装回信箱时,标签组一位女同志说:“10来个月不开箱,不知耽搁人家多少事,我赶紧给邮局送去。”她把信装进一个大塑料编织袋送到了邮局。群众由此称这个信箱“十月怀胎,代为分娩。”


  据了解,这批寄往全国各地的积压信件多达589封,其中按邮费提价前(去年7月)贴邮票的126封。


  信件如此积压延误,给居民和各有关单位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正谈恋爱的一位小伙子因3封情书在信箱里睡觉而引起女友误会,一家企业因信未邮出而耽误两笔生意。更为严重的是,长时期以来,郑州东站无主货仓库的不少限期取货通知未能邮达收货人,一批批货物因“无主”领取已被统统处理掉,其中有某锅炉厂的一批电机,某空压机厂的一批配件,某建筑公司的一批弹力胎等。一位公司业务员气愤地说:“去年七八月间,我几次投信这个信箱与北京联系一笔七八万元的生意,结果都没有回音。最后不得不专程进京一趟,但为时已晚,生意吹了不说,还搭上了700多元花销。”


  事情暴露以后,郑州市邮政局和二里岗支局感到很突然,因为“平时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记者在二里岗支局果然看到,《支局长岗位责任制》赫然挂在办公室墙上,里面明文规定:“加强质量管理,贯彻执行《监督检查办法》……开展自查、互查和领导经常下去检查。”旁边又专挂一张《支局质量保证体系图》,上面红绿箭头指来指去,头头是道。


  他们还告诉记者,自己不但订有这些过硬措施,而且还每每开会都讲。除投递班有专抓质量者外,市局还配有质量视察检查员监督信箱是否按时开取,并有检查是否按时开箱的卡片。可不知咋回事,质量工作抓得这么“紧”,竟没察觉这个“十月怀胎”的大肚子信箱。


  (《人民日报》1991年4月15日)


  “大肚子信箱”事件受到严肃查处


  本报郑州电本报4月15日刊载的郑州“大肚子信箱”事件受到邮电部、河南省高度重视,有关当事者与直接领导最近已受到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投递员晋伟民被开除公职,替班员赵国平、稽查员马铁庆被开除公职留用一年,质量检查员韩金梁、投递班长秦焕池受到行政记过处分,二里岗支局局长张兆民、副局长范斌分别被免职或解除聘任职务,并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大肚子信箱”指的是郑州货站街信箱。这个信箱自去年6月至今年4月的10个月间无人开取,致使589封信件积压,人们称之为“十月怀胎”的“大肚子信箱”。这一消息由新华社播发,在本报和其他报纸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4月17日,河南省委副书记吴基传在《经济参考报》上批示:“继光(指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师继光--本报注)并省局党组:此消息我4月17日才见到,请你们认真检查处理。这是一件有章不循,极端不负责任的事件,有损河南形象及邮电信誉,应对直接领导者和当事者予以严肃处理。”4月18日,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在《经济参考报》上批示:“太典型了,影响太坏了。一定要严肃查处,并在全省通报,推动各方面力戒形式主义,狠抓落实。此事速办。”同时在报纸上加盖了“急件”、“反馈”等醒目印章。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在外地看到《经济参考报》上刊登的消息后,当即给部里打电话,要求“迅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河南省邮电管理局立即组成了以副局长孔德义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展开了全面调查。


  4月20日,邮电部、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先后召开全国邮电部门局风建设电话会和河南省邮电系统电话会,严厉批评了郑州的“大肚子信箱”事件,要求各地举一反三,认真查找通信质量上的薄弱环节。郑州市邮政局决定每年的4月1日(“大肚子信箱”曝光日期)为全局的“质量警钟日”,各单位要在每年的这一天检查邮电通信的质量问题。


  “大肚子信箱”事件披露后,引起了众议。一些老邮电职工认为,造成这次事件并非因为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措施,而是在于只说不做。许多同志对记者说,这次事件的发生,不但投递员晋伟民、替班员赵国平违反工作制度,而且按规定,稽查员为了监控邮递员是否按时开箱,应定期往信箱里投“开箱试片”,但稽查员马铁庆却没有这样做,只是问问投递员就签字盖章,致使“开箱试片”制度形同虚设。二里岗支局的《支局长岗位责任制》、《支局质量保证体系图》规定,要“开展自查、互查和领导经常下去检查”,实际上不但不查,而且有关领导明知“开箱试片”有弄虚作假现象,也没有认真追究。


案例访谈

  访谈对象简介:解国记,1953年生于河南省清丰县枣格村。1977年以前在本地上学、劳动、打工;1977年考入郑州大学。1982年进入新华社河南分社,先后任河南分社采编副主任、副社长。1997年调黑龙江分社任副社长、社长。1999年调总社任《新华每日电讯》报总编辑。

  有20多篇作品获全国新闻奖二等奖、省部新闻奖一等奖。《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轰动一时,《中国记者》载文赏析;《河南农民陈重申反映“三乱”被村干部杀害》江泽民长篇批示,有关文件发至县团级,传达到全体党员,继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展开;《我每年约一个“珍宝岛”折入中俄界河》朱镕基批示,由此而起的界江界河护岸护坡工程和界江界河防护林工程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全面启动。《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以《敢为人民鼓与呼》、《南方周末》头版头条以《一个为民请命的记者》等长篇报道,介绍过其事迹。著有《中外新闻轶事》、《中外新闻掌故》、《既然当记者》、《新闻微观》、《从记者到总编》等书。

  问:《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这篇新闻报道您接到新闻线索后,是怎么展开采访的?

  答:我们来到了东站大门口的那信箱处后,旁边的铁路兽医检疫站、货运标签门市部里的几个当时目击者,就你一言我一语骂开了这个信箱,骂开了跑这个投递段的投递员,由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我们又来到东站的无主货仓库进行采访。

  问:您采访了很多当时人?当时找来邮递员的刘应周是怎么找到的?写情书的小伙子是怎么找到的?

  答:是那个卖铁路货运标签的小门市部介绍了,但是他们很生气地反映这件事,给我介绍了谁在哪里,我又顺着采访。刘应周就在附近。这个刘应周前一段时间还跟我联系,非典的时候还要给我寄酒喝。写情书的小伙子就是他。

  问:您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阻力?

  这篇稿子阻力是非常大的,主管部门做假做得非常到位。请我吃饭,我不去,给我东西,我也不要,夜里跑到我家里去,我说少来这套。但是他们看了这个办法不行之后就来了一个反调查,这个反调查搞了两周,做出两份文件,说这个信箱不是10个月没开,是2个月没开。我稿子里写的是10个月,他把文件都给我送过来了。

  问:但您的调查证明的确是10个月?

  但是里面有10个月的信。8分钱的邮票在里面投了很多这样的信,说明十个月是足头足脑。一点没少。

  问:为了避免当地邮政部门的,您采用了隐性采访?

  答:对,我一听事关重大,当即决定要先把证据搞到手。当时采用隐性采访的记者还很少,录音机和磁带都是我自费买的。找到事件当事人后,没采访过的补充采访,采访过的便推说“那天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这次采访足足录了50分钟左右的磁带,其中就有主要当事人登封县冶金矿产公司驻郑办事处刘应周,去年6月投入信箱到今年4月信仍然在信箱里装着的重要证言。录音效果虽然不好,但作为将来上法庭打官司的证据已足足够用。接着我们又到东站,找到站党委王书记,说明意图:邮局来要这一批信件,只能让他们看,不能让拿走。王书记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保存好。因为不光对你们有用,对我们更有用,将来货主告我们没发取货通知,这就是证据。

  问:有了充足的证据,这条稿子就没有问题了。

  答:既然掌握了铁证,何以怕你的假材料;事情虽然恶劣,讽刺意义大,是“反面”的,但其本身并不“大”--不就是一个信箱嘛,说不定上边可以“容忍”。再说,这个题材千载难逢。10个月不开信箱,邮政史上闻所未闻的典型事件。作为一个记者,一生能有几次“千载难逢”啊!于是就坚决地把它干了出来。稿子不局限于暴露这个事,而是通过这个事,形象深刻地刻画形式主义的嘴脸。

  问:采访到了这一步,您开始着手构思写作稿子了?

  答:当天晚上,我铺开稿纸,写写改改,改改写写,一直弄到11点,第二天5点多钟又爬起来再改写。文章中除了把事件原原本本写出之外,又在后面加写两段,讲邮政局的岗位责任制怎样头头是道,质量保证体系怎么完美无缺,最后特意点明一句:“可不知咋回事,质量工作抓得这么‘紧’,竟没有察觉这个‘十月怀胎’的大肚子信箱”。既增加了幽默感、讽刺味,又于形式主义的社会通病更具针对性。

  问:这篇稿子的影响力力怎么样?

  答:大肚子信箱那个稿子一出来之后,当时李长春同志是省长,李长春和邹家华同志马上批示,全国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纠风办、中纪委都派人去参加这个会议,李长春同志当时批的是“太典型了,影响太坏了”。这篇稿子影响很大,拘留了一个,开除、撤职、免职七八个人。把大肚子信箱暴露的那一天作为这个邮政局的警钟日。很多地方把这篇稿子作为范文来讲。南振中给予了很高评价: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记者的智慧和幽默,通篇用事实说话。

  问:怎么做到不弄墨重彩,但是褒贬自明?

  答:还是对材料的筛选、组合、发现、观察。

  问:现在有些记者写稿子不知道怎么筛选材料,您是怎么提炼主题和组织材料?

  答:稿子是由字数限制的,主题表达完了,材料就不要再用了。我改过的很多稿子,就存在这种问题。已经把主题思想表达完了,其他材料是重复的时候,我就坚决把那些材料删掉了。现在改稿子最难的地方是有的稿子有两三个主题,这是不行的,应该只瞄准一个,文章里面不能既说这个话又说那个话,必须把无关的东西拿掉,文章才能干净、精彩。平时的积累。角度要磨的很“尖”,“钝”就扎不出血来了。

  问:你平时怎么使自己据有这种筛选、提炼材料的能力的?

  答:一是靠悟性。二是名篇读得多。精品读多了自然就会了。很多新闻精品我都背下来了,我刚到河南分社的时候,穆青写的6篇短的河南见闻我都背下来了,经典的文章该背还是要背下来。想要像大师一样做到炉火纯青,要靠慢慢积累、慢慢磨练。

  问:舆论监督报道要怎么把握它的“度”?

  答: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好度,不能只图痛快,而达不到监督的效果。这个“度”应该是尖锐的程度。有的时候“点到为止”,有的看须要挖到哪种才程度。另外要把握总的量,在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上开展监督报道。像《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到头条的位置都坚持发舆论监督性报道。

  问:怎么让正面报道更有可读性呢?

  正面报道的毛病就在于说一些大话、空话、套话,都是听了好多遍的话,那些“贴标签”的话,有的想搞一些栏目,做到所谓的“旗帜鲜明”,其实效果不一定好,还不如把大家平平常常感觉到的东西、原生态的东西做一些文章。

  问:您认为当记者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是什么?

  答:为党分忧的政治素质,为民请命的百姓情怀,高人一筹的新闻敏感。政治素质是不管是记者编辑都必须具有的,而为民请命的情怀,是说一个记者做的事,他要考虑的东西,都是为老百姓着想。“为民请命”就是这个事非常大了,老白姓特别受委屈了,这时候你再不站出来为老百姓请命,就说不过去了。新闻敏感这个东西要高人一筹,必须要不断培养。

  问:怎么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保持激情?

  答:就是喜欢,喜欢新闻这一行。到现在,我都快退休了,散布的时候,发现我们家附近的一个高楼,我搬过来八年,晚上没有亮过灯,我就跟我们新闻调查的主任说,可以去拍个图片,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放着八年不用。对新闻有了兴趣之后,跳进去,抓住这个新闻,这些都成了乐趣,成了最大的享受。这些和对新闻素材的积累有关。生活中大家都有兴趣的事情,你还没说完我就说,这肯定是好新闻。

  问:您曾说您还是更喜欢当记者?

  答:对,当然当总编有当总编的好处,当总编可以媒体经营运作的规律,也很有意思。

作者:张硕 中国人民大学

案例讨论

  1、这篇新闻报道《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的采访过程,说明新闻采访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2、从这篇新闻报道的写作案例中,分析如何在新闻写作中提炼主题和围绕主题在组织材料?


  3、从这个采访写作案例中,分析新闻报道语言的运用如何才能简洁、清晰?


案例分析

  《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这篇新闻报道,是一片批评报道,但是整篇文章中几乎没有记者的情绪,而是用细节和深入的采访支撑,组织材料有力、精当,虽然这篇新闻已经发表多年,现在的新闻采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个案例在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方面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一.构思精妙,节奏明快。

  整篇文章读起来一气呵成,结构明晰,从一个事件性的场景切入,层层深入,让读者带着问题阅读,跟随记者一点一点深入真相。既不跳跃,也不拖沓。

  文章开头即是一个对比,一个暗讽,一个疑问。“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郑州货站街信箱,却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人称这个大肚子信箱是‘十月怀胎’。”一个“明明”一个“却”,暗含了作者的质疑。读者不仅要好奇:“为什么这个貌似正常的邮箱会10个月不开箱呢?”

  “大肚子”的比喻也用的“巧”,从标题一直贯穿整个文章,这个必须从群众中来,十分形象生动,这个邮箱的确是10个月没有开箱,是“足月产”。后来有一个旁观的群众把信装进一个大塑料编织袋送到了邮局。群众由此称这个信箱“十月怀胎,代为分娩。”前后呼应,使得文章的起承转合更加连贯流畅。

  二.采访到位,材料扎实。

  这篇报道从现象切入,由记者“记者突破种种人为障碍,初步摸清真相”引出记者调查出的真相。从群众的愤怒,事件的原委,到事件的后果,到主题的凸现。从初步的原因“邮递员不负责”到“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到“管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剥一层,都用具体采访到的细节来呈现。

  批评监督报道更加需要抓实的采访和重组的证据。作者在深入、细致的采访中,发现这个“大肚子邮箱”的出现,说明“开箱试片”、邮政局的“自查和互查”机制、“领导经常下去检查”、质量视察检查员等统统形同虚设,作者掌握了充足的证据,证明10个月之前在这个邮箱发的信确实没有发出去,这篇文章方能有如此的说服力,进而有深刻的影响力。

  三.文风冷静,机智幽默。

  文章没有大褒大贬,不着浓墨重彩,寓情理于事实之中。文章结尾,“感到突然”是该邮政局实际表的态,“重视”也是邮政局领导亲口所说,《支局长岗位责任制》、《监督检查办法》、《支局质量保证体系图》也是确实存在,而作者用“赫然”、“明文规定”、“上面红绿箭头指来指去,头头是道”,将该邮政局实际的工作作风揭示得淋漓尽致,褒贬自在其中,这个结尾留给读者的是不尽的感慨与回味。

  新华设总编辑南振中曾经评价这篇稿子:“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上纲上线’,淡淡几笔,就把郑州市某些邮政支局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积习勾描出来了。字里行间流露出记者的机智和幽默。”

  四.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简洁和生动的语言,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所必不可少的。这篇新闻报道通篇只有1000字出头,却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从事件的现象、影响,到直接原因、深层原因,简洁、精当,不能说明主题的、重复的材料不用,通篇报道给人的感觉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正谈恋爱的一位小伙子因3封情书在信箱里睡觉而引起女友误会,一家企业因信未邮出而耽误两笔生意。更为严重的是,长时期以来,郑州东站无主货仓库的不少限期取货通知未能邮达收货人”,几句话就带出了其“大肚子邮箱”人民在生活、生产中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位妇女比划着说:‘里面的信已紧紧顶住箱顶了,如果从投信口往外抽,可以抽出这么厚一打子!’”群众对于不负责任的邮递员的行为的愤怒,跃然纸上。

  五.小处入手,反观大局。

  一个地方的一个邮筒不开箱,无疑不是一件“大事”,但这件事的反应出的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敲响警钟。这使文章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意义,达到了舆论监督的效果。邮电部召开全国邮电部门局风建设电话会,提出事件的原因在于有章不循,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河南省邮电局也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开展加强邮电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再教育,认真查找拨弱环节,狠抓落实,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

  虽然现在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空间变大了,舆论监督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了,但是针对性和普遍意义对于选题和写作来说仍然十分重要,《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使用说明

  本案例适用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新闻采访写作”、研究生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的教学。案例充分说明新闻报道需要深入细致的采访,围绕主题巧妙地组织材料。案例讨论提出的问题供教学中展开自由讨论。案例分析结合相关原理对案例说明的问题进行讨论,供教学参考。

附录

[记者自述]

  穿越“独家风险”的隧洞

  --“大肚子信箱”稿采写谈

  “大肚子信箱”稿(指《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1991年4月15日新闻稿)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许多人碰面说话,仍然提起这“大肚子”,问这条独家新闻是怎么弄到手的,有什么内幕,感受如何?

  按理说,我应该为这条独家新闻而自豪,但不知怎么回事,却一直自豪不起来。

  独家新闻背后隐藏的,是提心吊胆的独家风险。从4月6日投入采访,到5月6日后续报道《“大肚子信箱”事件受到严肃查处》(5月6日新闻稿、《经济参考报》)落地,我在这条“独家风险”的隧洞里,艰难跋涉了整整一个月。

  一年多过去,许多东西都淡忘了,唯有那隧洞里的浅坎深沟和嶙峋怪石,还仍然刻在我的脑子里。

  侵害民众利益的事能否批评

  这个题目不应该有讨论的余地,因为它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曾有一段时间,批评性报道特别易遭“胎死腹中”的厄运。

  也正是在那样的氛围中,“大肚子信箱”撞到了我的手下。

  4月6日9点来钟,《郑州晚报》朋友苏勇打来一个电话:郑州铁路货运东站的一个邮政信箱,有10来个月没开,积压一大堆信件,群众非常气愤。具体情况不详,也不敢采访,因为只要一下手,马上就会有说情者走“上层路线”,晚报根本发不出来。新华社要干就好办了。

  职业敏感使我当即答应他马上一块去看看再说。苏勇从晚报社,我从分社,骑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东站大门口的那信箱处。

  这信箱固定在街旁的一根杆子上,与其它信箱没什么大的区别,绿地黄字,非常醒目。一侧是“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一侧是“请用标准信封,请写邮政编码。”

  我们刚看一会儿,旁边的铁路兽医检疫站、货运标签门市部里的几个当时目击者,就你一言我一语骂开了这个信箱,骂开了跑这个投递段的投递员:“信箱不开”,“报刊杂志不全”,“你一个月开一回,两个月开一回也好啊,10来个月都不开,坑死人哪!”“人家有一封信,信封后边写的是天冷咧,快把棉裤捎来。你说这是啥时候的信?现在都该捎裤头哩!”“耽搁人家那么多事,还不赶紧发走,又要装回信箱里去。我看不下去,用这个塑料编织袋装住,送到了邮局。”

  “坑的最厉害的是一些货主,你们再到东站看看去吧,东站也从这儿发了不少催领货物通知书。”

  我们又来到东站的无主货仓库,工作人员李舍枝是专一负责往外邮发催领通知函件的。他说:“以前,我都是到另外一个信箱发信。由于有的货主地址不详,所以一些信便经常被退回来。去年,我从大门口那个信箱发了一次,一件也没退回来。我想,这个地方的投递工作做得真细,人家都给下劲找到了收件人,所以后来不少信我都是从这儿发的。谁知道这几天,呼呼啦啦退回好多信,都是去年7月以来从这个信箱里发的。另外还有货主拿着我去年发的通知来领取货物的。信封上的邮戳日期,不是今年4月1日,就是4月2日的。我莫名其妙,这才知道,那个信箱10来个月没开过。”

  “拿着通知单来的领走货了吗?”我们问。

  “哪还有货啊,早处理掉上交国库了,也不退款。这是国家规定。你看这通知书是怎么写的?”

  我接过一封去年7月3日投入信箱,今年4月2日投递的通知书,上面写到:

  “二七区四建工程公司:

  “你单位于4月2日(指1990年4月2日--笔者注)从连镇站托运弹力胎一件,21公斤,……该货于1990年4月19日到达我站……该批货物到达后,我站多次发出催领通知书,至今无人领取。希收信后于7月20日前提出处理意见复我或派人前来我站处理。逾期我站将按国家经委1980年经交430号文件规定,做无法交付货物处理,所得货款上缴国库,事后不办理退款,特此通知”。

  另外还有某锅炉厂的电机,某空压机厂的配件,某汽车修理部的橡胶制品,某汽车配件商店的胶管等,也都因“无主”来领而均遭处理厄运。

  听着居民们的责骂,看着有关单位财产的无端损失,我们心里都沉甸甸的。

  下午,我们连续作战,来到这个信箱所属的郑州市邮政局二里岗支局,与支局长×××,副局长××,质检员×××谈话。这些人躲躲闪闪,支支吾吾,都不肯定信箱多长时间没开。都说那投递员得过脑膜炎,脑子有后遗症等等。我故作漫不经心,问东问西,“顾左右而言他”。办公室墙上的《支局长岗位责任制》、《支局质量保证体系图》,制作得精美醒目,“禁不住”赞美几句;“投递状元”赵斌的照片也挂在墙上,我又询问起赵斌的模范事迹。其中也偶尔问一句那个信箱的情况。就在这“无意”的对答之中,我忽然抓到一件最重要的证据--那个信箱积压的信件里面有按邮资提价前(去年7月)贴邮票的信126封。

  最后,我们又找来那个当事者投递员晋伟民单独谈话。小伙子32岁,很坦诚地谈了自己不开箱的原因和大致时间。他因为挪用报刊订款而被处分开除留用两年,一个月只开生活费35元,怕妻子知道了生气,只好偷偷借钱凑够100多元按月交给老婆,不长时间就欠下1000多元的债。露馅以后家里更生气,哥哥姐姐替他还了债。由于心情不好,加之看到那个信箱里信不多,就不再开了,觉得反正每星期四都有一个替班的,那个替班的是个党员,觉悟高,又是投递上的老十家,他开一次就行了。时间大约是从去年秋天,也可能是夏天。最后他表示:我犯错误我承担,但我不愿意说假话。现在领导让我说假话,让我搞“精神病”证明,还不准透露那个替班员的事,我觉得不合适。

  就在同晋伟民谈话的这个时间里,支局把我们采访这一事件的消息马上告诉了市局。市局小车一下于拉来办公室主任、质检科长等一帮人,说晚饭已备好,吃了再谈。我死活不吃,打道回府。

  4月7日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前思后想,这个报道干不干。干,风险不小,一是“官方”不承认要害情节,报道了,就可能打官司;二是似乎现在气候不宜,稿子出手困难不说,惹恼了地方官可不是好玩的。不干,这是桩关系到侵害千家万户群众和单位权利的大事,邮电部门蒙混过关,让公众白白受害,我们不出来说句公道话,实在愧对供养我们耍笔杆的衣食父母。接着我又分析,这个事情虽然讽刺意义大,但事情本身并不“大”,--不就是一个信箱嘛,说不定上边可以“容忍”。再来说,这个题材千载难逢,10来个月不开信箱,是邮政史上闻所未闻的典型事件,错过这个机会哪里会再有个信箱打10来个月不开,等着你去报道哇?作为一个记者一生能有几次“千载难逢”啊!所以不能放过,即使撞瞎火了我也要撞一下。

  第二天,我向分社值班的采编主任杨玉生同志全面汇报了这一事件,并谈了我的分析。他当即拍板要我搞。至此,我义无反顾。

  既然是“足月产”的孩子

  据专家介绍,平常所说的“十月怀胎”,并非实打实的10个月。那是按“妊娠月”算的,每个“妊娠月”为28天,加起来一共280天。即9个月多一点、这里要说信箱“十月怀胎”,必须是实打实的10个月,不能有一点疏漏。6日采访中,亲眼见到的最早信为7月3日,仅此还不能断定为10个月,只有搞到6月份信的证据才能算数。就在我寻思进一步开辟调查线索之时,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来了。

  4月8日,市邮局派车来接我,说要给我“汇报”。主汇报者仍是二里岗支局长张××,还没有那天谈的情况多。旁听汇报的是办公室主任、质检科长、工会主席等。他们故做“重视”地说:“局长病了,要不是,他要亲自来”。然后就说要怎样妥善处理云云。事后我当即得知,局长根本就没病,他就在办公室里运筹怎样大事化小的方略。我一听事关重大,当即决定要先把证据搞到手。于是自费买了一盒微型录音带。兜里塞上微型录音机,骑车重奔货站街。找到事件当事人后,没采访过的补充采访,采访过的便推说“那天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这次采访足足录了50分钟左右的磁带,其中就有主要当事人登封县冶金矿产公司驻郑办事处刘应周,去年6月投入信箱到今年4月信仍然在信箱里装着的重要证言。录音效果虽然不好,但作为将来上法庭打官司的证据已足足够用。接着我们又到东站,找到站党委王书记,说明意图:邮局来要这一批信件,只能让他们看,不能让拿走。王书记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保存好。因为不光对你们有用,对我们更有用,将来货主告我们没发取货通知,这就是证据。

  我放心了,这确实是个“十月怀胎”的“足月产”的孩子。

  既然如此,我便要把这孩子精心“打扮”一番。当天晚上,我铺开稿纸,写写改改,改改写写,一直弄到11点,第二天5点多钟又爬起来再改写。文章中除了把事件原原本本写出之外,又在后面加写两段,讲邮政局的岗位责任制怎样头头是道,质量保证体系怎么完美无缺,最后特意点明一句:“可不知咋回事,质量工作抓得这么‘紧’,竟没有察觉这个‘十月怀胎’的大肚子信箱”。既增加了幽默感、讽刺味,又于形式主义的社会通病更具针对性。

  稿子抄出来后,先让我的“第一读者”--妻子看。我觉得她一定会为我抓这么一篇东西而赞美几句,没想到她竟然说:

  “你写这前边两段咋恁难懂哩?”我说:“哪难懂?水平真低”。又把稿子拿给采编主任杨玉生,他看着皱着眉头,看过一遍又看一遍,说:“前面咋这么难懂啊?看了还得琢磨一会儿才知道是想说啥哩。”

  坏了,一个外行普通读者,一个内行业务主管,都说前两段不好懂,那绝对是我写的稿子本身有问题。原文前两段是这样的:

  “近几天,郑州铁路东站不但莫名其妙地收到一批他们去年7月以来发出,今年4月5日以后才‘退回原处’的催领货物信,而且陆续有人持催领函件索要早已处理掉的无主货物。

  “盖在这些信件邮票上的收寄邮戳日期都是今年4月1日或2日。

  “据反映,他们的这些函件是投进了东站大门口的货站街信箱。

  “记者看到,这个绿色信箱上清晰地印着醒目黄字:‘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

  “信箱周围用户争先恐后地向记者反映情况,斥骂这个‘坑人箱’。

  “记者突破种种人为障碍,初步摸清真相”。

  可不是嘛,句子长,术语多,读半天不得要领,人家怎么会往下读?改!既然是“足月产”的孩子,何不让人家一看就喜欢上这娃娃?

  4月10日一整天,再加上一个夜班,我把功夫全费在了导语的修改上。写了撕,撕了写,最后变成这样简单的几句话:

  “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郑州货站街信箱,却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

  “近几天。信箱周围用户争先恐后地向记者反映情况,斥骂这个‘坑人箱’。

  “记者突破种种人为障碍,初步摸清真相”。

  这样一来,“自我感觉良好”,“第一读者”和采编主任关也顺利通过。临近传稿时,有同志建议第一段后面再添一句“人称这个大肚子信箱是‘十月怀胎’”。不错,加上以后,读来与标题《责任制头头是道硬措施每每必讲,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察觉》更为贴切,像个可以问世的娃娃了。

  发来两枚“飞毛腿”

  就在我精心打扮“孩子”的同时,郑州市邮政局也在精心搞小动作。以局长为首的一个7人调查组,一方面想方设法在开箱时间上作手脚,一方面四处活动阻止新闻报道。他们打通了郑州市高层的一位头头儿,这个头头儿立即充当说客,到地方新闻单位活动。

  地方新闻单位居然满口答应:不用此稿!

  同时苏勇被告知:立即从这一事件撤出!

  当苏勇同志坚持以新华社通讯员名义与新华社记者共同发稿时,又被要求用化名!

  上述情况使我感受到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场风险只能是新华社“独家”担当了。要打官司,也只我们一家了。但我没有怕,于4月11日将稿子传至国内工业室。

  稿子是由李正杰同志精心编改的。李年贵同志很负责任地查看当时“两会”文件的稠密度,决定4月14日描发。

  但是,就在播发的前一天--4月13日,市邮政局召开会议,有关负责人胸有成竹地发表讲话:最近社会上有人造谣,说我们10个月没开信箱,其实只不过2个月。大家不要听信谣言,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事件已经处理。

  当时海湾战争余烟未息,伊拉克还不断地向外发射些“飞毛腿”导弹。4月13日晚上,市邮政局也向我发来两枚“飞毛腿”之类的东西--两份正式的红头“郑州市邮政局文件”。一份是《关于对二里岗支局投递员晋伟民漏开信箱造成积压信件的通报》,一份是《关于开除晋伟民公职的决定》。

  文件白纸黑字印得清楚:

  “二里岗支局投递员晋伟民,从1991年元月份以来,对路段上兼开的信箱不按时开取信件,造成568封平信积压延误。

  “事件发生后,市局领导极为重视,当即成立了以局长×××为主,办公室、质检科、二里岗支局等负责同志组成的7人调查小组,对信件积压延误问题进行认真的(地)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根据稽查员××ב开箱试片’,证明,该信箱最晚一次开箱时间是1990年12月7日上千11:10。另据用户刘应周同志所寄信件,其中最早一封写于1991年元月17日。据此分析断定,晋伟民最长延误信件时间约70天左右。”

  我问给我送文件者“积压延误只有70天?”

  答:“我们调查是。70天。”

  我说:“我掌握的证据不是这样”。

  他答:“反正我们也有证据”。说完拂袖而去。

  两枚“飞毛腿”的射来,使我清楚地感到,一场官司已经不可避免。它不知要给我,给分社带来多大麻烦。

  这时是13日晚上7点多钟,即稿子播发的前夜。直通总社的微波电话近在咫尺,我只需给国内值班室打个电话,让发稿同志把稿子撤下来,或把数字改一下,一切就会万事大吉。但一个记者的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我豁出去了,电话不打,稿子照发!

  让“爱国者”升空

  4月15日,《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法制日报》等采用了新华社的“大肚子信箱”消息,河南的地方报纸则果然不用。邮电部当即将新华社消息电告河南省邮电局,要求查处。这一消息如同炸了锅。4月16日,省局邮政处一副处长对我们大吵大闹:“我们有‘开箱试片’证明是两个月没开箱,我们搞业务管理的就是认我们的‘开箱试片’!”

  这里有必要简单交待一下“开箱试片”是什么东西。为了监控投递员是否按规定时间、规定频次开箱,邮电部门从支局到市局,分别设有稽查员,质量检查员和质量视察员,他们手中握有一种叫作“开箱试片”的东西,有权对每个信箱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比如某信箱规定上千11点开取,他们可以在10:30的时候往这个信箱秘密投进一张“开箱试片”。投递员开箱发现这张试片后,必须马上签名盖章并迅速反馈给投试片者。投试片者以此判断投递员是否尽职。他们作出积压延误“70天左右”结论的证据就是稽查员马铁庆的“开箱试片”?

  既然你证明两个月前开过箱,为什么信箱里会有去年六七月份的信件?那张“开箱试片”肯定有鬼!所以,他闹,我并不怕,这时我怕的是麻烦,怕的是时间上与他们纠缠耽搁不起。万一省局与市局标在一起给我十,以致于诉诸法庭,对簿公堂,虽然最后我不会输,但那不知要增加多少难度,不知会旷日持久到何时。于是我们当即商定,让“爱国者”升空--把我们的证据拿出来,拦截发往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头头儿的“飞毛腿”--假材料,把省局头头儿争取过来。

  时值天落细雨,我顾不得已经穿在身上的一套新西服,也顾不得回家拿雨具,与苏勇骑车直奔东站,将那批积压信件取来,带上我的录音,找到省局副局长孔德义(局长师继光出差不在家),先让他耐心听一段对登封县冶金矿产公司驻郑办事员刘应周的采访录音:

  刘应周:我的信发出好长时间,人家都说没收住;有的事都办完了,信还没有到。那一天,我叫他(指晋伟民)把信箱打开了,从里面挑我自己的信,挑来挑去,光我自己发的挑了21封。

  记者:你最早一封信是几号的?

  刘应周:6月15号,九0年的。

  记者:什么?

  刘应周:1990年6月15号……

  接下来又给孔德义播放对另一位证人的采访录音:

  付笃生(铁路兽医检疫站干部):他(刘应周)从里面一家伙捡出20多封。为啥知道是6月份以来一直都没开箱哩?因为他有几封信的事已经办了(完)啦,信没用了,他撕开了,让我们在场的人看着说:“你看,我这6月份的信,都没给我发出去。”

  记者:你看到6月份这一封信了?

  付笃生:对对,看到了。那一天的人都看到了,是6月十几号的,记不准是十几号了。

  录音播过之后,我们又出示了信箱里积压的7月、9月、10月等一批信件。

  孔德义听了录音,看了信件,立即显出非常沉重的神情。

  我诚恳地对他说:“孔局长,我是新华社记者,同时我也是河南人。我们河南出这样一件事已经够丢人的了,但居然还有些干部弄虚作假。跟着往里栽,那个‘开箱试片’绝对是假的。我实在不愿意看到我们河南更多的干部栽进这个事件。”

  孔局长当即表态:我们省局要重新调查,并立即签发了一份发往各地市邮电局的加急传真电报:

  “4月1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报道了郑州市邮政局二里岗支局货站街信箱长期无人开取,造成589封信严重积压延误的重大事件……各局要组织全体邮政职工认真学习这一报道,并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本局邮政通信工作,认真记取教训,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学习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改善服务,狠抓通信质量,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哎哟,“爱国者”拦截初步奏效!

  恶梦醒来是早晨

  刊载着新华社这一消息的首都报纸于16日、17日到达郑州。

  4月17日,河南省委副书记吴基传在<经济参考报)上批示:“继光(指河南邮电管理局局长师继光--笔者注)并省局党组:此消息我4月17日才见到,请你们认真检查处理。这是一件有章不循、极端不负责任的事件,有损河南形象及邮电信誉。应对直接领导者和当事者予以严肃处理。”

  4月18日,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在(经济参考报)上批示:“太典型了,影响太坏了!一定要严肃查处。并在全省通报,推动各方面力戒邢式主义,狠抓落实,此事速办。”省政府秘书长胡树俭也在旁边批示:“请师局长从速查处,将结果报省政府。”报纸上还加盖了“急件”、“反馈”等醒目印章。

  后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也做了重要批示:“请杨泰芳(邮电部长--作者注)同志阅示,经查清严肃处理。”

  于是,邮电部即派曹乃良、周淑珍二同志抵达郑州进行督查。

  在国务院与省、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孔德义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迅速展开全面调查。

  3天以后的4月20日上午,邮电部派员曹乃良、周淑珍持公函邀请我和苏勇座谈,通报联合调查组调查情况。曹乃良同志称:“主要事实基本查清,新华社报道完全属实。我们诚恳接受新闻单位对邮政工作的批评意见。”

  当天下午,邮电部召开全国邮电部门局风建设电话会,部长、副部长、各司局负责人,国务院纠风办公室副主任、中纪委有关负责人等均临北京中心会场。电话会由部长杨泰芳亲自主持,副部长朱高峰讲话:“最近《人民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登载文章,批评了郑州二里岗货站街信箱10个月没有开的问题,经查情况属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单位严重存在着有章不循,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严肃处理。从这个事件中,各地邮电部门都应该引以为戒,切实严格规章制度的检查考核,真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当天晚上,河南省邮电局召开全省电话会议,详细通报这一重大事件,传达部、省领导批示和初步查处情况。副局长杨占富在讲话中说:“新华社就二里岗支局投递员晋伟民积压延误邮件一事,于4月1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立刻被《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法制日报》等所采用。此事见诸报端后,很快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在全省邮电系统开展一次加强邮电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再教育,认真查找在通信质量上的薄弱环节,狠抓落实,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讲话中几次提到新华社这篇报道对邮电通讯质量工作的推动作用。

  事既至此,郑州市邮政局不得不推翻自己的“调查”和原来的红头文件。从4月20日至23日,接二连三发出9份文件,宣布人事处理结果:投递员晋伟民开除公职;替班员赵××、投递班副班长兼稽查员马××开除留用一年;质量检查员韩××、投递班长秦××行政记过;免去张××的二里岗支局长、党支部书记职务,给警告处分;解聘范×的二里岗支局副局长职务,给警告处分;确定4月1日(“大肚子信箱”暴露日期)为全局“质量警钟日”,年年4月1日重温这次事件教训。

  至此,我重负大释,仿佛从恶梦中醒来,看到了诱人的晨光--总算没给新华社这块牌子丢脸!总算为社会尽到了一名新华社记者的职责。

  分社及时向总社汇报了有关情况。总社总编室南振中、朱承修同志,国内部工业编辑室李正杰、李年贵同志,《经济参考报》周建英、丁根喜同志等,对这些情况非常重视,立即指导分社采写后续报道,帮助记者彻底走出“独家风险”的隧洞。

  “生活就像膛大河”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总能让阅历不同的人感到不同的艺术享受。“大肚子信箱”事件的前前后后,使我愈发觉得《辘辘·女人和井》的主题歌是那样值得玩味。

  “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蹬大河。”难道写批评稿子不就跟爬大山,瞳大河一样吗?谁能保准你不会从半山腰上滚下来摔死,在急流漩涡中淹死?

  干咱们这一行的真是“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赶路搭车”。倘是表扬稿,你采访中粗拉一点,“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用笔时来点水份,可能还麻烦不大,而要搞批评稿,你如果对每一处“景色没仔细琢磨”,“迷迷登登上山,稀里糊涂过河”,那就恐怕不单要“推碾子拉磨”,还得非吃家伙不可呢。因为“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咱们必须“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才能“一个脚窝一支歌”。(1993.3)


  字里行间流露出记者的机智和幽默


  南振中


  在歌颂先进事物的同时,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适当的批评。这些批评性报道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对(1991年上半年社级好稿)参评稿件的评议中,评委们对几篇批评性报道评价较高。《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就是这类报道中比较突出的一篇。首先它讲出了无可辩驳的事实:郑州货站街信箱10个月无人开取。其次,它点明了危害:一位谈恋爱的小伙子因三封情书在信箱里睡觉而引起女友的误会;一家企业因信未邮出耽误了两笔生意;郑州车站无主货仓库不少限期取货通知未能邮达收货人,一批批货物被处理掉。至于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记者写道:“事情暴露以后,郑州卞邮政局和二里岗支局感到很突然,因为‘平时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记者在二里岗支局果然看到《支局长岗位责任制》赫然挂在办公室墙上。”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上纲上线”,淡淡几笔,就把郑州市某些邮政支局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积习勾描出来了。采写这篇批评性报道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批评的方式也是恰当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记者的机智和幽默。像这样的批评性报道是应该提倡的。


  (摘自《新闻业务》1991年第30期:《在竞争中逐渐显出自己的特色--在新华社评稿委员会评稿会上的发言》)


  褒贬自在不言中


  --读《郑州货站街信箱变成“坑人箱”》

马桂花


  新闻报道的功能之一就是舆论监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发挥得不尽人意。即便揭露了问题,却常常在关键时刻突然打住,冷不防地抛出一句诸如“有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或“此事正在调查之中”了事,至于调查结果如何,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样的报道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另一方面,有的批评报道的作者会在愤懑之余,按耐不住,俨然就以批评家的身份大加评论和指责,似乎这样才能过瘾。孰不知这已违背了新闻的“让事实说话”的原则。与此对比,由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和通讯员苏勇在《经济参考报》(4月15日)发表的题为《十月不开箱耽误多少事--郑州货站街信箱变成“坑人箱”》的文章,就可认真一读了。


  郑州货站街一信箱自去年6月至今年4月的10个月间一直无人开取,致使586封信件积压,损失惨重,影响很坏。


  作者在不足千字的篇幅里注入极大的容量。不仅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交待,而且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及间接原因及其后果都跃然纸上。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自始至终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让事实来说话,不妄加评论,但同时其内心的态度、褒贬和感情都不言自明。报道通篇给人以简洁、形象、掷地有声的印象。


  报道的导语:“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郑州货站街信箱,却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人称这个大肚子信箱是‘十月怀胎’”。仅短短50字,就形象地提出了问题,而且不乏讽刺意味。“大肚子”、“十月怀胎”用词颇妙。


  紧接着,叙述了事情暴露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时脑子里不时出现问号。报道说:负责开取邮箱的晋伟民,1989年因挪用报刊订费被开除留用两年(对此人有无采取监督措施?);不开取的原因是“看到信箱里信件不多”,引语的平静口吻激起读者心中的质问(职业道德哪去了?);到去年底邮箱已装满,用户只好到别处发信(引出问题:有关部门为何没有发现?用户是否已反映?同时用户的无奈溢于言表);更恶劣的是用户反映之后,晋伟民竟然说:“你挑出你的信,剩下的还装回去。”文章只用这一句引语,看似平淡得一带而过,读者的愤怒之情已被激起。这时报道又用三个数字把事件引入高潮。而后果却以三个例子,即恋人误会、生意告吹、货物遭处理引起人们进一步想象与疑问--邮资提价前寄出的信如何处理?企业损失由谁赔偿?货物被处理责任谁负?……


  事情暴露后,有关部门的反映更是借作者之笔跃然纸上。“感到很突然”,因为“平时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直接引语的回答让人乍一听不是个滋味,可是记者在他们办公室目睹的一切--墙上挂的《岗位责任制》条款及旁边一张《质量保证体系图》又似乎解释了他们的“突然”感。而图“上面红绿箭头指来指去,头头是道”一句更是妙,让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其中包含的讽刺意味连同文章最后一段记者听到的用于辩解的所谓措施--什么“有质量视察检查员监督的卡片”简直令人哭笑不得,颇有“黑色幽默”的效果。


  仅是在最后一句,“可不知咋回事,质量工作抓得这么‘紧’,竟没有察觉出这个‘十月怀胎’的‘大肚子信箱’。”作者才破天荒地以陈述的口气表示其诘问的心情。虽然记者没有跳出来直接提出问题,读者心中却在不断发问,希望问题受到严肃处理。


  纵观全篇,事实无时无处不在说话:记者用事实提出问题、用事实揭示损失。而形式主义者用于反驳的开脱之辞也无不以事实的面目出现。记者看似平淡的语言饱蘸了讽刺、幽默的力量,勾勒出事情的严重及有关部门形式主义的滑稽面目。不动声色而褒贬自明。


  正如读者所期待的,大约20天后的5月6日的《经济参考报》,两位记者又以其新闻记者的敏感和责任感,追踪报道了邮电部及河南省对“大肚子信箱”作出的处理,并且就读者产生的一些疑问作了一定交待。如“晋伟民被开除公职”;“替班员、稽查员被开除公职留用一年”;“质量检查员受到行政记过处分”;“二里岗支局局长、副局长分别被免职或解除聘任职务”。并说明,“按规定,稽查员为了监控邮递员是否按时开箱,应定期往信箱里投开箱试片”,但当事人只是“问问投递员就签字盖章”,其形式主义不言而喻。作为追踪报道,《“大肚子信箱”事件受到严肃查处》一文除了把处理决定公之于众,还报道了决定过程及因此采取的措施,如决定每年4月1日--“大肚子信箱”曝光日为“质量警钟日”,让读者享用“知”的权利。充分体现了记者对读者负责的严谨态度。在国务院确定今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纷纷把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出效益的计划蓝图挂上墙壁的今天,两位记者的及时报道又增添一分力戒形式主义的现实意义,向整天忙于设计蓝图却置其实效于不顾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记者》1991年第7期)


  来直接提出问题,读者心中却在不断发问,希望问题受到严肃处理。


  纵观全篇,事实无时无处不在说话:记者用事实提出问题、用事实揭示损失。而形式主义者用于反驳的开脱之辞也无不以事实的面目出现。记者看似平淡的语言饱蘸了讽刺、幽默的力量,勾勒出事情的严重及有关部门形式主义的滑稽面目。不动声色而褒贬自明。


  正如读者所期待的,大约20天后的5月6日的《经济参考报》,两位记者又以其新闻记者的敏感和责任感,追踪报道了邮电部及河南省对“大肚子信箱”作出的处理,并且就读者产生的一些疑问作了一定交待。如“晋伟民被开除公职”;“替班员、稽查员被开除公职留用一年”;“质量检查员受到行政记过处分”;“二里岗支局局长、副局长分别被免职或解除聘任职务”。并说明,“按规定,稽查员为了监控邮递员是否按时开箱,应定期往信箱里投开箱试片”,但当事人只是“问问投递员就签字盖章”,其形式主义不言而喻。作为追踪报道,《“大肚子信箱”事件受到严肃查处》一文除了把处理决定公之于众,还报道了决定过程及因此采取的措施,如决定每年4月1日--“大肚子信箱”曝光日为“质量警钟日”,让读者享用“知”的权利。充分体现了记者对读者负责的严谨态度。在国务院确定今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纷纷把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出效益的计划蓝图挂上墙壁的今天,两位记者的及时报道又增添一分力戒形式主义的现实意义,向整天忙于设计蓝图却置其实效于不顾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记者》1991年第7期)


  “十月怀胎”的警告


  黎大东


  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信箱,却10个月无人开取。这是《责任制头头是道硬措施每每必讲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新华社1991年4月14日播发)一稿所反映的咄咄怪事。


  属于郑州市邮政局二里岗支局投递范围的这个信箱,积压了10个月来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多达589封,给群众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恋人误会,生意告吹,火车站一批批货物因“无人领取”而被处理掉……当一用户要求负责开取此箱的投递员晋伟民开箱查找自己所发的信件时,晋居然说“挑出你的信,剩下的还装回去”,然后“扬长而去”。群众怒不可遏而无可奈何


  此事又引出一“怪”。二里岗支局的办公室里,各种“岗位责任制”、“质量保证体系图”等堂堂正正挂在墙上,上面“红绿箭头指来指去,头头是道”,而且“每每开会必讲”;投递班有专人“抓质量”,市局还配有质量视察检查员监督信箱是否按时开取、并随时填写“是否按时开箱的卡片”。可谓制度健全、措施过硬、监督体系完善,又常讲不懈,无可挑剔。因此,货站街信箱10个月未开取的事情暴露以后,郑州市邮政局和二里岗支局都“感到很突然”。


  这篇报道向人们撞响了警钟。这篇不足1000字的短文以一个历史和时代的沉重的声音警告人们: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任何宏伟灿烂的蓝图都将化为泡影,在国务院确定今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纷纷把工质量、上品种、增效益的计划措施挂上墙壁的今天;在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刚刚通过“‘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全国人民面对“第二步战略目标”宏伟蓝图的今天,这种提醒和忠告更具有特殊意义。


  这是一篇批评稿,时下的批评稿容易惹人注目,虽然中华民族所从事的伟大事业非常需要包括党内监督、政府监督和舆论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机制,但仍有人害怕写舆论监督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新闻批评。怕影响团结、伤害同志,怕给党抹黑等等。这篇批评稿的作者调查深入,材料丰富而有说服力。同时,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通过对一个人(晋伟民)、一个单位(郑州市邮政局二里岗支局)、一件事(货站街信箱10个月无人开取),让人们去联想自己的单位、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警告”各行各业的十部职工、“警告”全社会的人们、推动整个工作的目的、由此看来,此文也不失为对今天写批评报道的同志的一个启迪,(《中国记者》1991年第7期)


  活新闻要有活材料


  姚尤


  我跟河南分社记者解国记同志多次合作,深感他是一位善于捕捉和利用活材料的高手。他的很多作品都能给人以身临其境、见人闻声的感觉,现场感、感染力、说服力都极强。“大肚子信箱”那篇轰动一时的新闻虽然距今已有两年,但今日读来仍然有滋有味,那是一篇捕捉和利用活材料极其典型的新闻。我一直把它当作范文自学和讲课的素材。这里我不妨再讲一次。


  先看导语:“明明印着开箱时间:上午11:00、下午17:00的郑州货站街信箱,却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人称这个大肚子信箱是‘十月怀胎’。”短短50个字,其中还包括3个表示时间概念的数字,但它却非常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地提出了问题。如果记者不用这种现场感极强的活材料,那导语很可能是这样的:“据有关部门介绍,郑州货站街信箱长达10个月无人开取,积压信件多达589封,给居民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如果真是这样写,那就臭了。


  “正在谈恋爱的一位小伙子因三封情书在信箱里睡觉而引起女方误会;一家企业因信未邮出而误了两笔生意……”记者用不足100字把“不可估量的损失”交待清楚之后,紧接着用现场素描的手法给上级有关部门画像:“事情暴露以后,上级有关部门感到很突然,因为‘平时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记者在他们的办公室果然看到,《岗位责任制》赫然挂在墙上……旁边又专挂一张《质量保证体系图》,上面红绿箭头指来指去,头头是道。”记者抓住上级有关部门的一个感觉--“感到很突然”,一句话--“平时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一张图--《质量保证体系图》,把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写得活灵活现,妙不可言。这里当然有写作技巧和思维技巧的问题,但它的基础是记者占有了活生生的材料。再好的厨师,没有上等的材料也做不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来。


  (摘自1993年第4期《经济报道圈》)